您的位置: 首页他山之石 → 正文
他山之石

陕西志丹:努力在关心服务群众中教育凝聚群众

[日期:2022-04-15]
 

  新时代文明实践飞进千家万户(摄于2020年7月) 来源:新华社

  陕西省志丹县在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中,突出实践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探索推出八个聚人气、低成本、可持续的特色项目。

  基本做法    

  针对红色资源优势发挥不充分问题,推出“红色故事会”志愿服务项目,组织志愿者深入镇村宣讲红色故事,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

  针对空壳村偏远村群众教育覆盖不到位、参与度低问题,推出“百姓小喇叭”志愿服务项目,由村民自己撰稿、自己播报,让群众随时随地接受新思想熏陶。

  

  “百姓小喇叭”志愿者播报新闻

  针对资源利用率低、运行成本高问题,推出“文明大篷车”志愿服务项目,整合普法宣传车等八类车辆服务功能,抓住重要节庆日、赶集、办喜事等时间节点,组合式开展演节目、放电影、拍合影、送荣誉等15项服务,让群众在一场活动中获得多样服务。

  针对陈规陋习多、移风易俗不深入问题,推出“新时代乡贤会”志愿服务项目,发挥乡贤积极作用,调处化解矛盾纠纷,传播科学理论和文明风尚。

  针对活动吸引力不强、志愿者作用不明显问题,推出“百姓大舞台”志愿服务项目,将音乐教师、广场舞领队、民间说书艺人、陕北民歌爱好者等志愿者培育成“百姓名嘴”,让他们成为传播新思想、引领新风尚的主力军。

  “百姓大舞台”志愿者进行唢呐表演

  针对进城农民生活技能差、文明习惯尚未养成问题,推出“新时代夜校”志愿服务项目,将农民夜校、流动夜校、农民技校等“多校合一”,利用夜晚空闲时间,邀请理论学者、先进模范、离退休人员、法律工作者等志愿者,宣传新思想、传授新技能、涵育新风尚。

  针对农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普及力度不够问题,推出“农民家庭会”志愿服务项目,利用冬春农闲、周末假日等时间,把爱党爱国的红色家风、孝老爱亲的文明家风、廉洁齐家的清廉家风、勤俭节约的时代家风送进千家万户。

  旦八镇召开“农民家庭会”

  针对思想教育刻板生硬问题,推出“新时代新民歌”志愿服务项目,鼓励陕北说书匠、民歌传唱人等志愿者创作反映新思想的歌词,邀请中央音乐学院志愿者编谱配曲,让群众在唱民歌中领悟新思想。

  “新时代新民歌”群众音乐会现场

  主要成效

  把党的创新理论传播开来了。宣讲队伍中机关干部少了、“百姓名嘴”多了,照本宣科少了、结合实际多了,全县迄今开展理论宣传1.1万余场次,惠及群众16.1万人。

  把群众组织动员起来了。排出13个镇办集市和交流会时间表,开展活动3100余场次,群众参与率96.8%、满意率92.4%,较2018年分别上升41.3%和52.7%。

  把有限的资源整合起来了。整合服务车辆47台、演出设备5600余套、活动阵地1024处,调配活动资源272类,最大限度发挥资源综合使用效益。

  把新风良俗树立起来了。改造文明实践活动场所22处,树起新风墙109个,修订完善村规民约1111个,征集家规家训4000余条,推行婚事新办、喜事小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为群众减负1732万元。

  “新时代乡贤会”志愿服务组织表彰奖励“五好家庭”

  把基层文化活跃起来了。部门大包大揽少了,群众自发活动多了,先后开展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600余场,群众成为舞台的主角。

  目前,志丹县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还存在一些困难,一是作品创作难,乡土人才参与文明实践创作的主动性、积极性不高;二是资源下沉难,省市的优质资源下沉较少;三是群众召集难,群众居住分散,活动参与成本较高;四是经费保障难,财政资金配套不足;五是技能提升难,理论专家、创作人才稀缺,志愿服务常态化培训亟待加强。

  下一步志丹县将从以下几方面做起,进一步提升文明实践工作效能:一是从基层创作抓起,出台扶持办法,激励乡土艺人参与创作;二是从资源下沉抓起,争取中央及省市更多优质资源下沉,助力基层文明实践;三是从群众参与抓起,用多元化服务让百姓主动投身文明实践;四是从经费保障抓起,按照“财政挤、社会筹、志愿捐”的原则,积极争取经费支持;五是从志愿者培训抓起,提升志愿服务的技能和水平。(文字来源:中央文明办一局 图片来源:志丹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