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市委党校 刘柯薇 罗秀娟 张继咪
【摘要】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党中央的重要政策部署和重要政治任务。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首先要对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目的、属性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职能定位有一个清晰地把握。通过深入调研,对照职能定位,找准当前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面临的问题,以问题为导向的对策建议才能更好地发挥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作用。要进一步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落地落实,需要明确职能定位,凸显思想教育的基本要求,探索多主体协同的工作体系,融入基层治理格局,加强经费保障,形成常态化工作推进机制。
关键词:文明实践;作用;研究
2018年7月6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审议通过《关于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决定在全国县一级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各省根据中央的部署要求,制定了试点工作方案,随即开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重大战略举措,是实现乡村文化振兴的重大举措,是服务群众、密切党群关系的重大安排。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关乎党和人民的共同思想基础构建、关乎党治国理政成效和推动伟大事业的战略部署。
一、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理论分析
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是党中央加强意识形态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举措。做好这项工作首先要对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根本属性和目标要求进行正确分析,从而确定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功能或职能定位。理论上明确了,才能保证正确履职和机构效能的发挥。
(一)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基本属性
1.新时代文明实践具有意识形态属性
新时代文明实践承担着大力弘扬时代新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时代任务,直接关系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使命,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中央试点方案所规定的文明实践中心的工作内容均属于意识形态范畴的工作。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和载体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必然具有鲜明的政治性,是国家上层建筑在公共领域的体现,不断推动着国家意志及政治主张在基层社会的普及和贯穿,以保证形成关于共同目标的认知,达成思想共识。通过依靠这一平台所进行的理论宣讲和思想政治教育,让党的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从而真正将思想认识统一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主义思想上来,统一到党的理念上来,转化为跟党走的行动上来。
这一属性要求新时代文明实践要突出思想性和政治性,要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牢牢守住农村思想文化阵地。要深入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新时代农民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是培育时代新人的首要标准和根本要求。新时代文明实践应该紧紧围绕这个核心,开展广泛宣讲教育,让广大群众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 “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为乡村的发展和文化振兴培根铸魂。
2.新时代文明实践具有道德规范教化的属性
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根本目的是通过教育和践行来实现“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这就决定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教育引导和规范的目标定位,决定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思想教育和行为引导,最终实现人的文明素养的提高,即“以文化人,成风化俗”,所以道德教化的属性是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目标属性。
这一属性要求新时代文明实践要紧紧围绕培养时代新人的目标,以大力弘扬时代新风,加强道德建设为基本途径。提高广大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培育良好的乡村道德生态,是新时代文明实践的重点和落脚点。道德规范教化要通过两个方面来实现,一是“教”,思想道德教育以及道德模范的言传身教,二是要“化”,受教育者被感动,被触动,从而躬身实践。“教”的方面,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爱国爱党的民族认同感;要加强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教育,培育适应现代化建设要求、适应乡村振兴要求的新型农民;要加强文明乡风、良好家风及移风易俗教育,培育淳朴乡风和健康向上的精神面貌。“化”的方面,在教育和培育的基础上,针对广大农民思想文化实际,通过文明实践活动的载体,让群众在参与中改变、成长,最终实现涵养思想,提高乡村文明程度。
3.新时代文明实践具有群体实践的属性
新时代文明实践重点在实践,在行动。思想认知通过实践才能实现内化、固化、转化。文明实践意在通过一系列活动将“思想教育成果”成功实现影响、感化、引导、凝聚群众。实践是最终实现“化”的载体,是知行合一的过程。通过文明实践活动能够将教育过程所接受的价值观转化为自己的言行,塑造人的精神面貌。文明实践活动的开展有助于加强群众共同价值观的形成,从而形成群众精神文明共同体,树立起正风正气,实现社会文明的整体进步。
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实践性要求十分重视群众的主体地位,强调群众的参与性和实践的主体性。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农民应该既是文明行为实践主体,也是文明成果享受主体,还是文明素质提高主体。工作推进中要切实增强文明实践活动针对性,抓住群众思想中的问题以及最迫切需要,找准思想理论和实际的结合点的来设计实践项目,这样才能增强文明实践的影响力、动员力,最终使群众成为“剧中人”,使文明实践成为农民的自觉行动,这行文明实践也就获得了发展的动能。重视群众的实践主体地位要处理好党政主导和农民主体的关系,在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和核心要求与激发群众自觉性积极性上做到定位准确,形成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合力。
(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功能定位
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基本属性决定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功能定位。文明实践的意识形态属性和道德教化的属性决定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思想教育、公民道德建设即精神文明建设的功能定位,即要求通过思想教育来促进道德规范和文明行为的养成。这就表明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思想政治教育、文化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阵地和载体。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承担着思想教育的功能,是党的思想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阵地。无论是思想教育还是思想政治工作都是做人的工作,所以,寻求正确的教育方式是基本要求。无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族认同感教育,还是公民道德、文明素养、文明乡风、良好家风的培育,都需要通过易于为人民接受的方式才能达到既定效果。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要找到这样的契合点,通过有力的、丰富多样的活动,使民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洗礼、得到教育,推动党的理论入脑入心。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具有精神文明建设的功能,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阵地。在乡村发展过程中,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巨大落差是当前农村发展的巨大障碍。乡村现代化过程中,乡村文化的没落是最大的短板,农民在富裕起来的同时对精神文化生活有了更高的期待。广大农村地区,对物质的过度追求而导致的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的问题、黄赌毒问题、小农经济意识严重等问题,严重影响乡村全面振兴。开启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实现共同富裕,乡村的现代化、乡风文明都是重要的指标,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就是要有效解决农民的思想认识问题,为乡村振兴铸魂。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承载着服务群众的职能,是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实现党群心心相印的连心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一个党群联系的平台,是党员干部服务群众、群众自我服务的一个平台和空间。所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实际承载了党在基层的教育群众、引导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的重要职能,是新时代党全面贯彻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平台,是党带领广大农民共同实现促进农村物质与精神文化的同步推进的重要抓手。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目标价值是实现“以文化人”,最根本的是要实现将党的主张、党的理论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从而实现党和人民团结一心,形成为推进伟大事业而努力的磅礴伟力。新时代文明实践只有秉持服务群众的根本,植根群众诉求,才能实现落地生根。
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随着中央试点工作的开展,全国各地都扎实开展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目前普遍建立了县级文明实践中心、乡镇文明实践所(分中心)、和村居实践站,基本上解决了各级文明实践中心场地、活动形式的问题,形成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县、镇、村三级的“全覆盖”,基本达到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有场地、有队伍、有制度、有标识、有菜单、有效果”的“六有”标准,取得了一定成绩,也积累了一些经验。
(一)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基本情况
一是普遍地健全了三级组织机制,整合了有关阵地资源。根据试点方案要求,各地对市、县、乡、村公共服务资源进行了整合,坚持点线面结合,打破部门壁垒,在统筹调配、盘活激活、联通共享上下功夫。在纵向上形成了县实践中心、镇(相关职能单位)实践所(分中心)、村实践站三级组织架构,并明晰了各级的工作重点。县级层面重点下沉理论宣讲、教育服务、文化服务、科普服务、体育服务、法律服务、卫生健康、网络志愿8大平台资源;镇级重点盘活镇街大礼堂、文化站、综治平台、党员管理教育站等平台;村级充分利用文化大院、党员活动室、道德讲堂、红白理事会、志愿服务站、农民学校等各类基层阵地。在横向上,推进以红色革命基地、科普教育基地、特色村史民俗馆等为重点的实践基地建设,构筑“布局合理、群众便利、出户可及”的文明实践阵地网络。
二是在活动形式上,以志愿服务为主导形式,以丰富载体为关键,形成了“讲、评、帮、乐、庆”的系列主题实践活动。主要围绕党的理论宣讲、文明人物评、志愿服务、文化下乡、移风易俗,来组建相应的志愿服务队伍,开展文明实践活动。目前有些地方探索推行村(社区)实践站综合群众需求的调研结果进行“点单”、文明实践中心“派单”、相关志愿服务团队“接单”、镇(街道)实践所“配套”、群众针对活动效果进行“点评”的模式,有效实现供需对接,群众受惠、认可,加入志愿服务。这种根据群众的需求进行的“点单式”志愿服务,效果不错。
三是在工作格局和工作推进模式上,主要是党委政府主导和推动。市县构建起党委统一领导,宣传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社会力量参与的工作格局,并将文明实践工作纳入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考核内容。各级党组织承担着本地区的文明实践项目规划、项目内容的提供等领导工作,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推进中发挥着主导作用。比如在志愿服务开展方面,很多地方市县都成立了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总队长是由市、县委书记担任,而相应的理论宣讲、普法宣传、文艺服务、乡风文明等志愿服务队则是由宣传部门或文明办等主管机关协调有关职能部门和社会机构设立。
四是积极结合各地实际,探索形成了因地制宜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经验。各地为激发群众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积极性,进行了积极探索,建立了包括积分奖励等在内的激励机制,有效激发了基层群众的参与热情。比如,平邑县邑东福邸嘉德志愿者服务队实行“业主积分奖励政策”,业主参与社会公益、环境保护等社区活动,每次可获10-50分积分奖励,1分冲抵1元物业费用。积分奖励,钱不多,但有名有利更有趣,有效调动了群众参与热情。目前,在各地各级的积极探索中,形成了许多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活动品牌。临沂市目前重点围绕政策宣传、环境保护、扶贫济困、邻里互助、文明创建等开展活动,着力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品牌,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深入开展。已形成了平邑县“宗圣故里,孝善平邑”、沂水县“关爱老人·情暖夕阳”、费县“满天星”等志愿服务品牌,有效丰富了文明实践内容。
(二)影响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作用发挥的问题
一是定位把握不准。根据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基本属性和实践中心的功能定位,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要立足于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理论宣传“大阵地”,传播党的大政方针、为民惠民政策的“大课堂”,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学校”,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大舞台”,开展乡风文明建设的“大平台”。但是,在试点过程中,存在对这一定位把握不够准的倾向。相关调研数据显示,在开展的文明实践活动中,多为以传统文化讲座、科技服务以及医疗服务等志愿服务活动,而这类活动也往往很受群众欢迎。但是,数据也显示党的理论宣讲相对较少,理论宣讲层面较浅。一方面是由于照本宣科式、说教式的宣传教育对受众的吸引力不足,缺少百姓名嘴;另一方面,目前乡村多为守巢老人和留守儿童,进行知识普及、理论渗透和思想武装受众面小。如何有效贯彻理论宣讲这一功能还需要继续探索。
二是工作力量不足。目前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缺少专门机构和人员统筹组织。机构改革后,市县两级文明办都存在规格降低、人员压缩的问题,市文明办受压缩,不设专职副主任;县区委宣传部对外加挂文明办的牌子,文明办不是实体机构,工作力量明显不足,与工作的重要性不协调。同时,当前的文明实践活动主要依靠行政力量推动,工作队伍依主要由机关和村干部组成的兼职人员组成。一方面,由于日常工作任务比较繁重,长期、批量地派干部下村开展活动不现实;另一方面,这些人员中基层善于贴近群众宣讲理论政策的“名嘴”很少,热心公共文化事业的文艺积极分子还没有完全挖掘出来。在笔者所做调查中,参与调研的人员中65.44%的人认为没有专职工作人员是文明实践工作不能正常开展的原因。
三是活动不能常态化。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要求坚持不推倒重建、不另起炉灶原则,结合地方实际,推进各级阵地打造建设,组织群众开展“讲评帮乐庆”活动。根据目前情况来看,实践场所在提高群众精神文明建设水平中的作用还是不充分,例如部分镇村虽然建成文明实践场所,但大多数时间“铁将军把门”开展活动不及时,或是“一间房子,多块牌子”,部分实践场所“徒有虚名”,成为摆设。主要原因是:一方面,虽然各地党委政府为试点工作提供了一定的经费支持,但是数额非常有限,在添置设备、保障各建设点日常运转的基础上,策划组织不同类型、推陈出新的活动捉襟见肘。另一方面,一些文明实践活动的针对性、趣味性、便利性不够强,存在供需错位的倾向。比如,有群众反映理论宣讲、政策阐释不够通俗易懂,文艺下乡时,他们喜闻乐见的本地戏分量不足,有群众建议夜间有人辅导广场舞,还有家住比较偏远的群众提出参加活动来回不方便,等等。由于种种原因,志愿服务在不少地方无法满足群众的这些需要。同时64%的受访者认为活动开展中存在形式主义的问题,很多时候工作以应付检查为主。
四是内生动力不足。在相关调查中,有53.68%的人认为群众不参与是文明实践活动不能有效开展的原因。由于广大群众对物质利益的追逐,很多村的青年人大都外出打工,而留守的老人妇女儿童困于各时节的农活和家事、学习,参与志愿服务的主观愿望不足。这就导致了农村志愿服务组织相对薄弱,群众参与文明实践的主体作用发挥不够,积极性不高,文明实践更多的是依赖外部输入,基层自发开展的文明实践活动偏少,缺少调动志愿服务者积极性的激励措施。在县财政不足的情况下,缺乏省市财政支持,对农村志愿服务组织缺乏有效激励和嘉奖,致使部分志愿服务形式单一,服务质效不佳。在各种活动的开展中,党员的示范带动作用不强,党员开展志愿服务不主动,大多时候是单位组织的,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
五是经费保障不足。在参与调研的人员中,66.91%的人认为活动不能常态化的原因是没有经费保障。经费不足已经成为影响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特别是志愿服务发展的一个普遍原因,目前新时代文明实践场所基本建成,但普遍缺乏工作经费,特别是经济欠发达的农村,缺少对硬件场所设施改造提升、活动组织安排、志愿者服务保障激励经费保障。参与调查的人员有72%的人认为缺少活动支撑是当前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而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缺少经费保障。文明实践活动的开展必然产生刚性支出,在农村很难获得资金支持。
三、增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作用发挥的现实思考
(一)明确职能定位,坚持宣传教育主导
一是紧紧围绕意识形态属性和思想教育的职能,突出思想引领,真正让理论下沉,实现让思想走进群众,牢牢守住农村思想文化阵地。要强化理论宣讲,以学习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线,充分利用公益培训、文艺巡演、曲艺说唱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以及百姓化的语言来宣传党的理论,讲解党的方针政策,让理论政策接地气,促进理论进村居、进社区,让群众看得见、听得懂,真正入脑入心。要切实融合党校、党群服务中心、党员电教中心、党员活动室和道德讲堂等阵地资源,采取党组织书记带头讲、专家学者深度讲、道德典型示范讲等方式,真正营造“理论润民”的环境。
二是立足道德规范的属性和精神文明建设的职能,突出道德滋养和示范引领,引导群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积极通过培育树立群众身边的道德模范、文化演出等各种方式方法,传播新文化、新思想,让鲜活生动的文明实践走进群众心窝里,让崇德向善的力量时刻浸润群众的心灵,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走进居民心中,倡树正能量,克服不良习气。要在践行上下功夫,通过文化讲堂、法律知识宣讲、技能培训、移风易俗等基层实践活动,让文明新风吹进群众心中,让群众在参与中接受教育、提升文明素养。通过文化道德的滋养,最终实现精神文明思想“外化于行”,促进文明乡风的形成。
(二)充实工作力量,探索多主体协同的工作体系
一是强化专职人员队伍建设。结合事业单位改革,建议市委宣传部会同市委编办等部门统一出台文件,明确市县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指导中心,设定专门编制、配备专职人员,可聘用部分人员充实到各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点,解决“人员力量不足”的问题,从而形成强力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组织保障。
二是着力壮大构成多元、富有活力的志愿服务队伍。要以“共产党员+”理念为引领,充分激活党的肌体细胞,促进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的带动作用。着力打造以机关党员、基层干部、先进人物、新乡贤、“五老”人员等为骨干的志愿服务队伍,形成落实文明实践内容的重要队伍力量。要进一步健全志愿服务保障机制。进一步健全政府主导层面、专业队伍层面、社会群众层面的“县区-镇街-村居”三级志愿服务队,建立健全志愿者教育培训、奖励、退出等机制,定期组织志愿者参加教育培训,提升志愿服务水平。探索实行志愿服务积分兑换制度,实现志愿服务与个人征信、银行授信、就学就业等政策挂钩,推动志愿服务常态、长效。
三是充分利用各种市场主体来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开展。当前,农村新时代文化供给远远达不到农民需求,互联网下乡、电影下乡、图书下乡、党报党刊下乡、广播村村响等都是各国有企业拓展服务工作,开展文明实践活动,服务人民的方式。同时,要大力支持村集体、农民合作社、农村协会、文化相关企业提供多种形式的农村新时代文明实践,促进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组织化、志愿化、规模化。各市场主体所开展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由文明实践中心统一审核推送,既能保证其政治性,做到从源头把准导向,确保活动不偏轨,又能做到统筹活动安排。通过组织体系的构建工作队伍的壮大,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工作力量保障方面形成“党委领导、队伍落实、群众参与”的多主体协同的工作体系。
(三)统筹整合资源,形成常态化工作推进机制
为保证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正常运传及活动的有序开展,需要整合各系统资源,形成常态化的工作运行机制。一是统筹当地的各部门各系统的各种文化及文明实践资源,聚焦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建立起“群众吹哨、部门报到”的文明实践工作机制。省市加强指导和帮助,市县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统一调度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单位根据各自职能配合,教科文卫等有关部门单位下移工作重心,城乡活动同步进行、同质推送、同量输出,为基层群众带来更好的服务。
二是统筹线上和线下,创建面向实践的融合平台。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云平台,设立文明实践的网上中心,与文明实践中心与文明实践所、站、基地实现线上线下融会贯通。要深度融合“互联网+”,开发深化线下线上相融合的志愿服务小程序,为企业和志愿者提供便捷的参与渠道。要构建组织活动网上审核、志愿服务网上对接、奖惩考核网上公开等相关工作机制。要建立平台和终端贯通机制,打造实时智能的文明供需平台,比如临沂市开发的志愿服务点单系统,推动志愿服务项目供给侧与基层群众需求侧精准对接,精准满足群众多元需求。用好县区融媒体学习网,借鉴发展“理论+文艺体育+互联网”模式,依托手机、网络、电视及电影院线映前广告等推送和刊播“微宣讲”“微视频”“微动漫”等“短频快”的“微传播”,全方位开展文明实践,让文明实践“动”起来、“活”起来。
三是进一步健全考核激励机制,发挥党委主导作用。建议各级党委政府将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各部门要将新时代文明实践纳入工作目标考核,从机制建设、规划实施、活动开展、经费投入等方面考核,把目标考核与量化考核结合起来,把日常督促检查与年终考核结合起来,将考核结果与干部提拔使用、绩效奖励挂钩,增强考核的约束力。
(四)融入基层治理格局,激发内生动力
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公益实践属性决定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全员参与性,只有充分激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才能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激发活动的内生动力。
一要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动作用,要以党建带动文明实践。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服务人民本身就是作为党员的基本要求和政治品格,党员理应在志愿服务中走在前做表率。党员要以在文明实践活动中树起的标杆,引领群众参与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文明实践中来,从而形成自我服务。各级党组织要把党员的擅长领域进行整理,结合党员社区报到制度,形成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参加文明实践活动的资源库,这样既可以让党员充分发挥自身特长,又能为新时代文明实践和志愿服务提供力量保证,还能增强党群联系。
二要强化激励,加强行为引导。创新丰富文明实践的活动形式,让活动紧贴群众生活,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加强传统美德、民族精神、时代精神、法制以及良好家风教育等等,用群众身边人身边事来教育引导,促进文明行为的养成。实践活动应有效与精神文明创建相结合,采用荣誉奖励、文明积分兑换、礼遇关爱等奖励形式,激励群众积极参与实践,继而养成一种行为自觉。罗庄区幸福小镇广泛吸纳小区业主中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人士和各领域专家,组建志愿服务团队。在志愿服务者的带动下,在系列活动开展中,大批的居民志愿者参加进来。慢慢地,居民的角色实现了转变,由以前的“看戏”,变成了“戏中人”,真正从活动中改变自己,有的也开始参加志愿服务。社区对居民参与文明实践的情况给以荣誉奖励及相关待遇。社区群众争当志愿者的意识明显增强,每天、每周、每月参加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成为每名社区群众的一种习惯,成为最盼望的事。
三要将文明实践融入到基层社区治理中,强化德治的引领,实现以德治促自治和法治的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基层治理模式,也促进文明实践走实。罗庄区幸福小镇在探索“文明实践+基层社会治理”后,社区围绕立德树人,因地制宜设计志愿服务项目。通过“新时代幸福生活模式”的推行和文明实践“四级灌溉”,让文明之花开在群众心上,社区群众的思想道德建设得到强化,远离了低俗、“黄赌毒”;通过开展志愿服务征集需求,为民代理事项,缓解家庭矛盾和邻里纠纷,更好地调动社区群众参与社区治理,实现了向“由民做主”的转变。“我们是社区的主人”,“小区是大家的”已成为社区群众的口头语。
(五)整合社会资源,建立经费投入机制
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开展、各类志愿服务的开展需要经费保障,大多数村庄都不能自我解决资金问题,需要政府投入,也需要引进市场主体,整合方面资金、资本进入,保障各类文明实践活动的开展。
一是建议省市对文明实践给予财政补助;县镇两级把新时代文明实践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以解决后顾之忧,同时经费投入根据财政收入情况按比例逐年增加。这样,当地财政可以通过奖励和补助方式加强志愿服务的培训提升,支持志愿服务组织的发展。
二是可以积极探索建立多元化经费投入机制,通过市场运作、发动社会捐赠和资助等方式筹措资金。可以鼓励城市的企业和慈善基金会提供运作资金和项目资金。可以整合辖区内的各类资源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根据辖区企事业单位的资源优势,组织成立不同类型、各具特色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团队,服务辖区居民,践行企业社会责任。探索企业、家庭、社区“三联动”的联盟志愿模式。动员企事业单位广泛参与,在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项目为民服务的同时,助力企业发展,双向收益、共同进步。
总之,要促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作用的更好发挥,需要明确职能定位,统筹各方资源,动员各方力量,形成人财物的联动保障,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常态化运行,并融入基层社会治理,服务中心任务,才能推让新时代文明实践的“蒲公英”落地生根。
参考文献
[1]季良琴.坚持以价值引领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高质量发展[J]. 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2019( 2 ).
[2] 周其森.正确把握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基本属性和价值取向[N].光明日报 ,2019-11-01.
[3] 方婵娟.农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的途径和建议[J].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9( 4).
[4]山东省文明办.山东省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方案[Z]. http://sd.wenming.cn/xsd/sjyw/201903/t20190328_5058347.shtml,2019- 03-28.
[5] 彭娟.探索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有效途径[J].新湘评论,2019( 6).
[6] 刘胜梅.新时代文明实践中传统家风家训传承研究[J]. 泰山学院学报,2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