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作为基层建设重要的综合性抓手,是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落地生根的重大举措,是时代之需、使命所系、群众所盼,在推进基层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聚焦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全自治区落地生根,探索将生态文明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有机融合、协同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成效显著。2018年至2021年,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在全自治区县级行政区域内全面推开,共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03个、文明实践所1097个、文明实践站13658个。
全力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样板,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高标准、高质量发展
乌审旗位于内蒙古最南端、毛乌素沙地腹部,总面积11673.78平方公里,下辖6个苏木镇61个嘎查村15个社区,总人口16.02万人。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以宝日勒岱为代表的治沙人在这里掀起了一场“绿色革命”,10万亩流动沙丘被封固,近6万亩寸草不生的荒漠变成了林草葱郁的草牧场,把一个生态极为脆弱的地区变成了生活富裕、人民幸福、生态环境不断向好的家园,树立了乌审召“牧区大寨”榜样,成就了乌审旗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开端。2018年10月29日,乌审旗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揭牌成立,2019年10月,乌审旗被正式确定为国家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旗。
2020年9月29日19时,“迎国庆·新时代文明实践惠民演出”在乌审旗激情上演,以接地气的方式鼓励和呼吁公众积极参与到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中来,坚持为老百姓服务、为基层服务,弘扬“乌兰牧骑精神”,通过演唱环保歌曲,宣传生态文明理念,引导公众牢固树立生态文明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真正形成服务在基层的局面。
作为乌审旗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包联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生态环境厅高标准谋划、高质量推进,乌审旗在全自治区率先成立实践中心、率先实行“四级设置”、率先开展试点工作,助力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的“乌审样板”,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以志愿服务为基本形式,以学习实践科学理论、宣传宣讲党的政策、培育践行主流价值、丰富活跃文化生活、打造标准化规范化阵地为主旨,深化文明创建活动。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个、实践所6个、实践站76个,建立“8+N”志愿服务体系,成立“绿色乌审”志愿服务总队,组建22支专业志愿服务队;苏木镇和嘎查村(社区)成立若干特色志愿服务队,立足实践,扎根基层,服务群众,形成“校门口·微学堂”“广场夜校·板凳课堂”“文化独贵龙”“老村长故事会”“家风森林”“马兰花开·互助带困”等一批志愿服务品牌,其中,“校门口·微学堂”“绿色乌审·家风森林”践行传承“两山”理念工作案例,获得内蒙古自治区优秀志愿服务项目荣誉,实现了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
持续推进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到人民中间去,突出送思想、送服务、送文明,问需求、问问题、问计策,着眼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聚焦聚力增信心、提素质、强能力、育新风。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主体力量是志愿者,主要活动方式是志愿服务。内蒙古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把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2020年7月,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文明办和生态环境厅等部门联合在全自治区组建新时代生态环境建设志愿服务队伍,形成了由自治区生态环境厅组建总队、12个盟市生态环境局组建支队、103个旗县区生态环境分局组建大队、各志愿服务队组建分队的四级志愿服务队组织架构,围绕守护森林草原、污染防治社会监督、倡导节俭生活等主题,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
挥锹铲土、培土围堰、提水浇灌……一条条飘动的红领巾、一个个忙碌的身影,一棵棵绿色的小树,勾勒出乌审旗新时代文明实践“家风森林”志愿服务项目第三期的活动现场;在锡林郭勒盟正蓝旗举办首届国际环保漫画大赛,以漫画的形式倡导树立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在乌拉盖草原举办“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保护候鸟”新时代文明实践大型公益活动;举办新时代“百场环保电影”放映活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培训”;实施了“绿色内蒙古·生态北疆行”“草原垃圾减量”、青春助力“一湖两海”生态文明实践行动、“十百千万”生态环保公益宣教、“萨茹拉绿色伙伴计划联合清洁行动”以及保护母亲河等一系列特色鲜明、影响力大的志愿服务项目,深入城乡社区、农村牧区、学校、机关、企业开展政策宣讲、生态文化大讲堂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制作发布专题片、微电影、微视频、公益广告等各类新时代生态文明实践生态文化产品,不断扩大志愿服务主题实践活动的覆盖面并提升影响力,唱响生态文明建设主旋律,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广泛凝聚共识,全面构建新时代志愿服务大格局,让群众愿参与、能参与、乐参与。
新时代文明实践,既是为了群众,也要依靠群众。内蒙古充分发挥群众的力量,以志愿服务为抓手,不断壮大志愿服务队伍,让每个人都能成为文明实践的参与者。截至目前,全自治区建立新时代生态环境志愿服务队伍166支、成员9700余人,2021年以来累计开展政策宣讲、惠民演出、生态文化大讲堂等志愿服务活动960余次,累计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800余件。内蒙古自治区生态环境厅连续两次在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生态环境志愿服务论坛上作经验交流。
乌审旗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内蒙古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一个缩影,生态文明志愿服务在祖国北疆已蔚然成风。如今,全面铺开的内蒙古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充分发挥着高举旗帜聚民心、解决问题暖人心的作用,坚持探索创新,将生态文明建设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有机融合,努力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成为学习传播科学理论的大众平台,建设成为加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坚强阵地,建设成为培养时代新人、弘扬时代新风的精神家园,建设成为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特色志愿服务的广阔舞台,让新时代文明实践之风“飞入乡村百姓家”。
厚植生态底色,绘就绿色画卷,构筑万里绿色长城,不断书写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
曾经的锡林郭勒盟多伦县沙化面积达到全县土地总面积的87%,森林覆盖率仅为6.8%。十年来,通过生态项目的实施使林草植被盖度超国家标准15%,达到85%,实现了由“沙中找绿”到“绿中找沙”的历史性巨变。现在的多伦县,郁郁葱葱的樟子松,满目翠绿。
位于兴安盟西北部,横跨大兴安岭西南山麓的边陲小城阿尔山市,2009年,被列入第二批32个资源枯竭型城市,这里多为林业职工家庭,一直以来,始终靠林场伐木生活,2012年起,阿尔山市全面禁伐。十年来,阿尔山市森林覆盖率由建市时的29%提升到81.4%,生态环境状况指数达到77.86,绿色植被率达到95%以上。由于生态环境良好,阿尔山每立方厘米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极高,人们赞誉这里“空气都可以罐装出口”。2022年1月24日,生态环境部召开2022年首场例行新闻发布会,发布了2021年度美丽河湖、美丽海湾优秀案例,哈拉哈河阿尔山段被选入全国首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哈拉哈河流域从生态优良到资源枯竭、生态破坏再到绿色崛起、风貌重现的过程,展现了这十年生态环境从破坏到治理,再到可持续发展、实现生态价值转化的历程。清澈明亮的哈拉哈河如今成了大兴安岭中一条夺目的“蓝色哈达”,水清岸绿的阿尔山市也因生态环境优美,被誉为内蒙古的“绿色明珠”。
十年来,内蒙古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文明建设,一手抓护绿、扩绿,一手抓防污、治污,累计造林、治理草原、防沙治沙面积都是全国第一;十年来,内蒙古不断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坚持不懈保生态、治污染、促转型,让广袤草原“带薪休假”,在兴安林海“挂斧停锯”,对重点沙漠“锁边治理”,累计营造林1.22亿亩、种草2.86亿亩,年均防沙治沙1200万亩以上,规模均居全国第一,全自治区草原植被盖度和森林覆盖率分别由40.3%和20.8%提高到45%和23%,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持续减少,沙尘暴天数由每年4.9天减少到0.6天。全自治区空气优良天数比例较2015年提高了3.7个百分点,2022年1月—7月,全自治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平均为89.9%,同比上升4.7个百分点;全自治区森林覆盖率和草原综合植被盖度“双提高”,全自治区荒漠化土地和沙化土地面积“双减少”。
良好的生态、优美的环境是内蒙古最大的特色和优势,也是最重要的资源和资本,如今的内蒙古经过全自治区各族人民的执着奋斗,绿色基因已经融入经济社会各领域,一条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正在有序铺开,祖国北疆已绘制出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图景。
来源丨中国环境报 作者丨杨爱群 韩晓